靠自强塑造自我
日期:2011-05-26
学好数理化,不如一个好爸爸。从小就听大人们经常议论这个话题,声音里带着三分讥讽、三分怨念甚至是三分义愤。我当时或许明白这句话,不然我不会至今还记忆犹新;但我似乎没有完全理解,不然我不会今天才大彻大悟,在求学的这些年经常想起。
学校主要是以学习成绩为主的,再加上一些业余活动,也就把人定了位,家庭的力量体现不大,所以只有走上社会后才会对这一点感触深刻。应当说我的学习一向是比较努力的,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,虽说高考发挥失常,考上的武汉理工不是Top10的名校,但是能年年保持年级第一还是很不容易的,何况又是女生学工科。而与此同时,我的一个高中同学没有参加高考,直接花钱去美国读本科了。那时候出国还不像现在这样普遍,倒是一件时尚和奢侈的事情。她的老爸是我家乡的市级领导,平时的吃穿用度都是些让人惊叹的东西。但是当时我并不羡慕,因为我的成绩比她好很多。可当我辛辛苦苦一路清贫苦读到博士的时候,人家早就本科回国依仗老爸的关系进入武汉市检察院的核心部门了。要知道,进这样的地方就连名校的博士都不一定有机会。
再说说如今白热化的公务员考试。去年我在北京某个所做实验时,国考当天整栋楼几乎都是空的。这些高材生考高分应该没问题,然而分数线仅仅是前期的智商竞争,过了分水岭则是情商和关系的较量了。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,能否笑到最后有赖于“天时地利人和”了。同样,想在石油、电信、电力等一些待遇超好的单位谋到好的差事,仅有技术和学历,缺乏内部关系恐怕可能性也较小。金融危机时,中石油裁的员全是些没有背景的,加油站的工人首当其冲,而超编的站长依旧稳坐钓鱼台。还有众所周知的,药家鑫可以拖延大半年不死,而马加爵入狱后立马就被处决。
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,我们该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呢?我认为,不论父母给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条件,吃的是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,我们都应以满腔的爱来回报他们,不应以父母向我们提供的机会、财富的多少来衡量他们的爱的分量。因为他们能给的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处境和能力,不论好坏多少,他们对子女都是毫无保留的给予和付出,所以我们都应当感恩。
家庭的出身条件是不可逆转的,同样由于条件不好带来的社会悬殊也不是我们造成的,大可不必因此而自卑自轻。只要能在现有基础上尽力做好了事,就应该为自己的进步喝彩。相反,如果自身不够努力或是能力有限导致的窘迫,倒应该引起我们的深省。所以,不用太在乎父母带给我们什么条件,也不要过于羡慕、更不要嫉妒别人,要多比较个人的主观因素,而不要比那些控制不了的外部因素。如此一来,就可以坦然面对现实,消除自卑,积极地学习工作了。
在起跑线比别人已经落后的情况下,自强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。马云37岁之前充斥着失败,37岁之后他突然飞黄腾达了,秘诀就是自强、永不抱怨。家庭条件差是一把双刃剑。若不停抱怨,受困于条件而不努力,那就永远难有出头之日;但如果能自强不息、披荆斩棘地突围出来,兴许还能练就一身刀枪不入的本领,在以后的道路上能所向披靡。
尽管现在社会上存在这么多的潜规则,宁波工研院却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最为公平和温馨的环境。工研院秉承了科院的求实精神,英雄不问出身,不管你是清华北大毕业,还是二三流学院毕业,只要实力强就能够跨入工研院的大门,或当学生或做员工、老师,都一样凭实力说话。在这里,犹如置身于一个幸福的大家庭。实验室里大家互相帮助,认真严谨,谦虚礼让,分享收获;办公室里大家或细致处理数据,或激烈的讨论问题,闲暇时一起喝茶聊天,每个人都是自由的、平等的、积极向上的;食堂里大家有条不紊地排队打菜,没有人享受特殊,员工、学生、老师和领导聚在一起边吃边聊,谈科研,话国事,吐心情,其乐融融。业余时间里有羽毛球、乒乓球、篮球等项体育比赛,有歌舞、手工、书画、摄影、演讲等多彩的文化生活,还有专家报告、参观培训等提高专业水平的系列学术交流活动……
自强源于自信。来自鄂西北小城市一个普通家庭的我,不能指望父母给我铺就生活的坦途,可他们的自强经历却使我从小受益。而今,又有幸在工研院求学,沐浴着公平的阳光,我不断鼓舞自己走向自强,靠自强塑造自我,一方面立志成为知恩图报、积极向上的人,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实力勇攀科学高峰。自己耕耘的秋果尤为甘甜,自己闯出的天地更有意义,自己奋斗的前程格外闪亮。我深信也将见证,对应“学好数理化不如一个好爸爸”这句话,一定会有“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”的真理存在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张帆)
Baidu
map